<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新課綱 救科技 城鄉差距
跨校共備 一邊教一邊滾動修正
  • 標準

跨校共備 一邊教一邊滾動修正

2019-08-06 聯合報/記者王燕華、魯永明、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專題報導

科技領域新課綱上路,「願景工程」民調顯示,位在數位發展較落後區域的學校,面臨的師資問題最嚴峻,即使偏鄉學校有共聘老師的準備,仍有百分之六的偏鄉學校可能在開學後還找不到老師,希望延後實施。

國發會以數位發展程度將全國鄉鎮區分成五級區域(依人力資源、社會經濟、教育文化、交通動能、生活環境及資訊基礎建設六大構面指標綜合表現),本次民調依學校所在區域進行交叉分析,可明顯發現在科技領域課程的準備,不論師資或教室的軟硬體上,第四、第五級區域學校的準備都遠遠落後都會區域。

交叉分析發現,四級區域的學校,有三成七表示目前師資不足,五成一坦言招募困難;五級區域學校情況更不理想,四成七表示現有師資不足,五成二招募困難,與數位發展最佳的一級區域落差廿個百分點以上。

在教學設備部分,受訪學校中,雖然只有五成五已在調查期間備妥相關教室、設備,不過,有三成九學校預期開學前可完備,也就是說,一○八學年度開始時,應有九成五學校可備妥硬體設施,僅百分之五難達成。

除了共聘老師,共備課程也是偏校重要選擇。花蓮一百所國中小學中,國小六班、國中三班的小校將近八成,瑞穗鄉富源國中原本有五班,新學年將減為四班,預估再兩年後可能成為三班小校,為減輕教師壓力,從這個學期開始,嘗試和僅三班的萬榮國小跨校共備課程。

富源國中校長王錦慧說,跨校共備面臨較大的問題是時間,因為小校有些老師要兼行政職非常忙碌,五、六月才有同領域學科老師喬出時間面對面討論。王錦慧說,小校要發展,跨校共備、跨校觀課是一個趨勢,成效如何還是得等新學期後,一邊施行一邊滾動修正。

花蓮縣府教育處課程教學科長林毓敏把共備定義成「一群專業的人透過對話做產出」,因應新課綱,教育處將以往第二階段的校內共備提早到第一階段課程計畫就展開,去年底起陸續邀各中小校舉辦多場研修。並找來在地師培中心的東華大學和慈濟大學、台師大教授等,一起來協助為現場教師增能。

同樣面臨少子化和小校多的嘉義縣,為打破師資不足,開課不足限制,竹崎高中與永慶高中率先參加酷課網路學校的「高中跨校多元選修課程」,與台北市十所高中同步參與線上多元選修課程,與北市學生一同線上學習並採計學分,擴充學生的學習內容。

嘉義縣府教育處長鄧進權說,目前課綱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大部分學校幾乎都拿來上自然課,學生沒有動手實作機會,新課綱重視的是孩子了解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因此,親手做、學、思考,將變成未來學生最重要的課程。教育處正盤整各校科技師資進行合聘機制,並透過辦理科技競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鄧進權還是強調,期盼中央了解偏鄉學校困境,給予學習及設備經費挹注,以及師資人力調配,在多元支持下,相信嘉縣科技之路可以走得更穩健。

看更多報導:新課綱 救科技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