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於新北市德音國小的自然老師張原楨,博碩士班讀的都是教育科技,也長期關注各國的相關內容,當然也一直關注一○八新課綱。公布後他發現,原本列在草案附錄的「科技領域國小階段之課程建議」,在新課綱版本中消失了,能力指標也統統不見了,未來國小國中怎麼銜接?讓學校很焦慮。
一○八課綱開學就要上路,科技領域裡國小端的資訊課卻從課表上消失,改採融入式教學,不再安排固定課程,也沒有固定時數與教材,變成彈性學習的一部分,也就是不一定要上。這讓資訊老師很緊張,張原楨無奈的說,雖說小學資訊教育的設定是「融入執行」,但就算不排正課,還是需要能力指標參照吧?如何確保老師有足夠的資訊能力融入原來的教學?現狀是,的確有些老師認為資訊教育與他們無關。
國外程式教育 小學開始教
張原楨比對美國、日本、南韓、英國等國,程式教育都是從小學甚至幼稚園就開始教起,他苦笑,「原來課綱經過兩年半研究的結論,是以後國小學生不必教,他們升國中後就自動具備相關科技素養與能力了。」
確實不少老師感到頭痛,高雄市民權國小資訊教師葉士昇說,課綱希望孩子能把資訊技能跟其他領域結合的方向是好的,但問題是過渡期太短,師資也有問題。一○八學年後,國小資訊課勢必要「跨域」,資訊老師必須看其他領域老師的學習內容和表現,再思考資訊課可以如何合作、共備,再自己設計教材、課程。
彈性排課 讓城鄉落差更大
「但上述這些都是理想的狀態,非常少人願意這樣做,因為做這些事吃力不討好。」葉士昇說得坦白,過去這十年來,資訊老師基本上沒有跟其他領域老師合作的經驗和訓練,「一○七學年時,大家都還以為國小資訊課會維持獨立課程。」因為過去資訊老師的主要工作就是網路管理與軟硬體協助,且資訊課是獨立課程,書商直接提供教學設計,照著課本教就好。現在國小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上,國中資訊老師會「剉咧等」,小學如果完全沒資訊基礎,到國中要學人工智慧或運算思維,可能嗎?
台南市樹林國小資訊老師楊易霖也擔心,「彈性課程是否開設,給予學校很大的空間,會造成偏鄉和市區更大落差。」當然有資訊老師願意承擔責任,甚至增加資訊課;但偏鄉老師多是代理、代課教師,都是八月才確定聘任,而課程計畫七月多就要送出,很可能開學後資訊課在彈性課程中缺席,結果連一節課都沒有,「上國中後,學生的程度落差會很大。」
偏鄉小學生 鍵盤都不會用
目前六都都會將國小資訊課保留下來,但一位國中資訊教科書主編舉例說,就有偏遠縣市的國中教師在選書時,翻開國一資訊新課本發現很快就進入運算法、程式設計,質問「為何課本沒教打字及文書處理?」因為當地小學不曾好好上電腦課,學生連鍵盤功能鍵都不清楚。相反的,有台北市的國中資訊教師在選書時,抱怨資訊課本編得太簡單,還在用Scratch這種初階軟體教程式設計,很多都會區的小學畢業生早就會了。
教育部課審大會委員、新北市北新國小教師李雅菁指出,現行九年一貫課程沒有科技領域,國中小都利用彈性節數上電腦課,不同縣市、城鄉落差大,例如雙北市都已各自訂定國小資訊課綱,新北規定小三、小四每周上一節課,小五、小六上兩節課。
李雅菁坦言,偏鄉小學生家裡缺乏資訊設備,如果學校沒有上電腦課或教得很粗淺,升國中後,的確可能無法銜接新課綱。今年九月開學後,資訊課恐怕有國一生要從最基本的打字、文書處理教起,學校也要差異化教學,用分組、社團、課後補救教學等方式因材施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