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民調發現,台灣去年有四成民眾一本紙本書都沒讀。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她固然推廣數位出版,其實私心最愛的還是紙本書,「書才代表完整的閱讀、完整的思考」,認為閱讀一定要從兒童時期培養。為此,文化部已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文化體驗教育,初期聚焦小學。
鄭麗君說,她身為四歲半孩子的媽媽,一直覺得孩子若在教育過程保有思考主動性,一定會自己找書讀,然後就會喜歡讀。她認為,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須回歸教育,讓教育體系存有讓孩子好奇探索的學習,提供思考討論的可能,不要壓抑、挫折孩子。
鄭麗君說,文化部因此和教育部合作文化體驗,先從小學、國中做起,並聚焦在小學。文化部負責邀文化機構或民間團體提出體驗計畫,教育部則協助學校與對方媒合。文化部也試著在體驗裡放進閱讀教育,希望學生在生活中建立閱讀與鑑賞藝文的習慣,初期先做兩年,下個階段會結合教育部繼續深化擴大。
文化部為推廣閱讀,今年世界閱讀日特別結合「走讀台灣」,和全台各縣市共一百六十一個單位合作,將書裡面的經典事件、場景與書外實景結合,形成具體的文化路徑、變成活動,大約有一百條,活動四月下旬開始。
「書是一輩子的朋友,家裡可以沒有酒櫃,不能沒有書櫃。」鄭麗君表示,現在許多孩子雖透過影片學習,習慣破碎式的資訊取得或片斷閱讀,但她認為仍不能放棄紙本書,因為書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完整,書的手感、視覺感也沒法替代,對人的陪伴關係也很獨特。她憂心,現行教育體系仍不鼓勵孩子完整閱讀一本書,只讀片段文章,寫作教育也如此,因此她一直覺得談從小培養閱讀習慣,仍要回到教育過程。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