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陸續推出「尋找台灣閱讀力」、「翻轉閱讀弱勢」等專題報導,喚起社會對「閱讀力」的關注。「公共出借權」是推廣閱讀的重要政策之一:民眾每從圖書館借一本書,政府要支付補償金給作家和出版社,藉此尊重著作權、提振出版產業。
去年文化部偕教育部試辦「公共出借權」,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當時表示,發放補償金,是國家向創作出版表達尊重和感謝,也希望帶動出版產業的健全化,達到推廣閱讀之效。
立意良善但申請手續繁瑣 不符成本
「公共出借權」政策由文化部負責制度設計,教育部負責試辦作業及實施計畫。
2020年起,政府選定位於台中市、新北市的公共資訊圖書館和台灣圖書館試辦3年「公共出借權」,依前一年度借閱資料發放補償酬金,每出借一本書發新台幣3元,其中7成給創作者,3成給出版社。翻譯書不算,創作者已殁也不發放。
借閱次數最高的前幾名出版社,許多是以童書為主的出版社,如狗狗圖書、小兵與親子天下等;遠流與時報文化雖然總借閱次數較高,但書目數量也相對較多,整理申請資料更加費力。創作者方面,前幾名多不符合補助資格(非台灣人),個人創作者可以領到的金額其實都不高。
中央社4月份訪問借閱次數較高的幾家出版社,了解個別申請情況:
遠流:估算時數可能花了10-20個工作日,約可獲補助4000元。
親子天下:估總時間成本約4個人一週的工作日,約可獲補助8000元。
時報文化:動員了很多人,從2月初一直忙到3月底申辦截止日,不少員工有微詞。
狗狗圖書(稻田出版):補助金額不多,申請意願不大。
為完成申請,出版社花了許多心力和每位創作者溝通。遠流出版社的歷史悠久,有些書出版年度比較久,無法取得版權頁PDF檔,或是作者已難以聯繫;親子天下則因出版品有很多繪本,必須和每一位作者溝通(作者/繪者)分潤比例,必要時須由主管親自說明。
對創作者而言,書籍可能分屬不同出版社,必須分別提供存摺影本、切結書給每一家出版社;即使是同一版同一刷,有附贈品和沒有贈品的書籍,ISBN可能就不一樣。因此,作者申請酬金時,必須找出和這兩家圖書館館藏相同的ISBN碼版本,上傳那一版授權頁。
中央社針對公共出借權試辦情況採訪文化部,文化部表示,試辦計畫為期3年,主要目的是在限定範圍內蒐集各界意見,作為政策未來的執行依據。因此,申請件數、酬金發放多寡不是試辦計畫政策重點。明年試辦計畫會延長登記作業時間,方便出版業者及創作者登記作業。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