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校園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吃得到
營養午餐一國多制 偏鄉的孩子常是他們的第一餐
  • 標準

營養午餐一國多制 偏鄉的孩子常是他們的第一餐

2018-06-05 聯合報/記者彭宣雅、徐白櫻、魏莨伊、吳佩旻、胡蓬生/綜合報導

台灣不大,但對於學校營養午餐廿二縣市都有自己的規定和做法,價格從一餐最少的卅四、卅五元(嘉義、雲林)到最多的六十元(台北市),差距極大;彰化、南投、花蓮、金門、連江等縣市午餐全部免費,其他縣市則無,政府對於學校營養午餐,可說一國多制。

苗栗縣八年前率全台之先開辦免費學校午餐,但兩年前因財政困難改為一半費用由家長自付,去年又改為家長全額負擔;南投縣營養午餐則是縣府以砂石回饋金支應,學生家長不用繳費;雙北雖然沒有免費,但有的學校一餐還有多種菜色可以選擇,學校午餐是「又患寡又患不均」。

4829036.jpg

★偏鄉孩子 午餐常是第一餐

三年多前,高雄市杉林區集來國小校長潘淑琦剛到任,第一次升旗就面臨震撼教育,目睹學生在她面前癱軟倒地,此景成為她積極對外爭取午餐經費的最大動力。她盤算,一人一餐繳四十元,包含老師與行政人員在內,全校每月餐費六萬元,扣除廚工薪水,每人每餐剩廿五元,只能買一顆肉包或肉丸。

集來國小是所謂「不山不市」(非原民區、都會區)的偏鄉小校,學校內,隔代教養或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數高達七成,許多孩子家裡沒準備早餐,營養午餐常是一天中的第一餐。

★小校供餐 廚工一人全包了

集來國小早年有近二百學童,受少子化衝擊,現在全校僅廿八人,供餐成本遠高於大學校。這是台灣偏鄉學校普遍面臨的困境,中央廚房不易設置,廚工常常要一人包辦洗菜、切菜、烹飪與清潔等工作。因為食材量少,菜商送菜距離來回至少五十公里,每次招標都需要師長去「拜託」菜商投標,潘淑琦還得四處找企業或善心人士捐米、捐肉,才能勉強打平。

雲林縣人口更是不斷外移,多所小校面臨裁併,前年大埤鄉聯美、舊庄與仁和國小三小校二百多位學生的營養午餐,經過兩次招標才以每餐十八元低價決標,創下紀錄。相較於台北市營養午餐最高可收費六十元,簡直天高地遠。

★學校午餐 結構成本不透明

校園食安小組主委孫文昌估計,全國一年營養午餐市場規模高達一百八十億元,但政府始終沒有人能夠將學校午餐的成本算清楚。民間團體「學校午餐22」主持人黃嘉琳指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不把學校午餐當作一門專業,學校沒有足夠的專職營養師規畫菜單,且至今食材及午餐的結構成本仍無法真正透明,在實際操作上困難重重。

★齊頭補助 每人每餐給3.5元

黃嘉琳認為,台灣學校樣態這麼不同,政府卻齊一補助每人每餐三點五元,究竟如何計算出來的?有機與追溯農產品層次差這麼多,但只要有吃就補助,若價錢一直無法算清楚,就是國家政策、制度上的問題。

因為難獲利,且法令不明,團膳業者也紛紛退場,陷入惡性循環。台北市餐飲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明信指出,營養午餐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規範,他建議訂定專法,像日本的《學校給食法》,中央不只能要求午餐供應幾菜幾湯,連副食品鮮奶都能固定,還能規範使用在地食材,連食育都一併納入。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坦承,目前營養午餐大多由地方政府自訂,中央欠缺角色,未來將全面改革,引入專業意見,以免各校定價淪為喊價式,也盼能跳脫一貫「凍漲」的思維。「家長願意多付一點錢,讓孩子吃好一點,但是要反映在食材上。」

4829035.jpg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