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新世代 世代共好 首部曲-世代共容
青年憤怒 顏擇雅:悶經濟的反射
  • 標準

青年憤怒 顏擇雅:悶經濟的反射

2018-03-30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博學犀利的作家、出版人顏擇雅自稱已是中老年,她說,年輕世代對現狀覺得憤怒,「被年輕人罵老、廢,我沒有意見,因為我們就是!所有世代都恨過上一代,這個心情我可以理解。」

她給世代鴻溝的解方是:「老人家要克制自己講話的欲望」;如果有東西可以教年輕人,就當mentor;如果沒有,那你就認了,跟年輕人好好一起學習。而年輕人「在憤怒之外,也要看到世界的變化是不會錯過台灣的」。悶經濟,機會真的少;但少了磨練,這才需要憂慮。以下是採訪紀要:

九○後(一九九○後出生)這代有五個特質,和我們這代不一樣。

第一,他們是網路世代,每個世代出社會總有負面情緒;但我這一代,負面情緒不會在同溫層彼此放大;現在年輕人會。

第二,這是有史以來學歷最高的年輕世代,理性層面好過上一代,重視論述能力。要說服他們,要講出道理。學歷高也是一體兩面:可能他們會讓台灣的理盲濫情結束,但等出了社會,失望感更深。

第三,台灣文化地位沒落了。以前鄧麗君、鳳飛飛、瓊瑤、古龍等人紅遍星馬,至今大陸總有某處還在重播「星星知我心」。如今台灣沒有文化標竿人物,年輕世代文化認同焦慮更強。

第四,年輕世代的父母都經過民主化洗禮,所以教養哲學是「跟孩子做朋友」;如果兩代意見不同,我們是「算了,不要告訴爸媽」;但現代小孩會覺得與爸媽無法溝通,是很大的挫折。

第五,他們在解嚴後出生,自由是不用爭取的基本人權。但自由是兩面刃,必須承受選擇的後果,還有選擇過程的徬徨感。

年輕人機會變少,處境艱難,的確是老一代的責任:創業動能停了廿年、投資不振。我可以理解年輕人的憤怒。但台灣的悶經濟,影響的不只是年輕世代。中老年開始看「如何老去」的書,也有一種「我不想再奮鬥」的心情,只求身心安頓,不要變「下流老人」就好;這和年輕世代的憤怒一樣,都是悶經濟的反射。

台灣經濟和民主面對的都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了」。台灣最大的問題是貧富差距,所以年輕世代嚮往「左」。我們那代財經書當道,張忠謀出自傳,年輕人會買,現在年輕人不會理,因為大環境看不到「誘因」。

未來十年變化更快,青年有機會創造自己的舞台,該靠么的是中老年人吧?

點按看更多內容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