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歲的苗博雅,無論是太陽花學運、婚姻平權、廢除死刑等,她總是站在社會議題的浪頭上。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她如此看待「厭世代」:「厭世只是表象,背後其實是很積極的,像是『厭世動物園』、『每天來點負能量』,其實他們超正向的好嗎?」一群人透過社群網站互相取暖,建立起集體認同,用嘲諷的方式對政商權貴作出嚴厲的批判,這是以前的人想像不到的東西。
以下為採訪摘要: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找出一九八○年代的報紙,文章說「年輕人是草莓族」,那時候的年輕人是誰?就是我的爸媽。我的爸媽已經被上一代寫文章酸,說他們都是吃不了苦,整天只想拿好處的草莓族。從那時開始,台灣的長輩就不斷消遣年輕人,但政治經濟權力都掌握在長輩的手裡。
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了嗎?
不同世代體驗的是不一樣的社會現實,長輩們成功的經驗和故事已經不被相信。我們父母那輩,是台灣經濟成長果實最大受益者,他們出社會時,正好是台灣經濟擴張期,很多職缺被創造出來,當時是他們在挑工作,不是工作在挑他們。
以我爸爸為例,他是眷村子弟,他一路從最小的職員,爬到公司的主管階層。可是我呢?學歷比我爸爸好,工作能力也不分軒輊,可是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還擁有那個時代的機會嗎?真的只要你肯做,你一天工作十二、十六小時,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了嗎?這跟現在年輕人的經驗不符合了。
相較於卅年以前,台灣現在的年輕人素質高得非常多,工作技能、電腦技能、外語能力,都比上個世代高出一大截。可是我們面對的情況是很嚴峻的,因為工作職缺越來越少,但我們背負的壓力與期待還是非常高。
我一直很困惑,上一代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好像是有錢、有名聲就等於成功?現在年輕人對於成功的定義變了,但不是自願性的改變,而是變得有錢、有名聲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與其追求遠在天邊的星星,不如追求實際能夠取得的東西。
年輕人:至少我不要吃到有毒的東西
現在的年輕人重視的是自己的生活有沒有變好,至少我不要吃到有毒的東西、最低時薪的保障、能夠按時休假;因為就算把時間耗在工作上,也很難達到上一代的成果,不如去掌握真正能夠掌握的東西。
大人都說錢要存起來,但我存一輩子,都要成為「被長照」的對象了,我還是買不起半間房子,那存起來幹嘛?為什麼不在此刻提升生活品質。
面對權力的時候,沒有權力的人最好的武器就是嘲諷。對權力的嘲諷與不屑一顧,就是對權力最大的挑戰,厭世裡面深層的意義是這個。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