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近午時分,位於台北市北平東路的國際藝術村一樓整修,電梯不能用,郭哲佑奮力把一個大冷藏櫃搬上二樓,他是鮮乳坊小農直送的營運推手,冷藏櫃裡是他引以為傲的公平交易鮮乳。
有別一樓的混亂,二樓人聲鼎沸,空氣中充滿蘊釀已久的興奮與期待。創立「HONEY BANK」的洪浩傑站在一個蜂箱前比手畫腳解釋蜜蜂和生態,沒錯,蜂箱裡很有精神拍著翅膀的是一隻隻蜜蜂。
看見幸福的光 理想變行動
這天是社企流iLab社會企業育成計畫第二屆的開學典禮,郭哲佑、洪浩傑和康思芸與其他十五位獲選的合作創業者,即將邁向成立社會企業的第一哩路,但他們不是唯一的主角。
落實改變社會的熱情,需要指引,如果說iLab是社企孵化器,資深導師便是接生婆,他們和年輕創業者一起「青銀共創」,建立共識,進而共創。
典禮還沒開始,認真聽洪浩傑說話、不時提供意見的,一位是iLab校長顏漏有,曾任專業財務顧問服務卅年,兩年前退休,開始為青年創業家奔走、幫他們串聯資源;另一位是稻禾餐飲集團創辦人嚴心鏞,曾任亞都麗緻服務管理學苑總經理,現在致力打造餐飲界的「幸福企業」。
嚴心鏞和顏漏有都是iLab的青創導師,屋子裡和年輕創業者比鄰而坐,還有肯夢集團創辦人朱平與許多創業家和企業高階經理人,他們放下平日繁忙行程,撥出時間,盡己所能,幫年輕人實現理想。
推新鮮人一把 讓我幫你們
朱平對每個年輕人的點子都繞富興味,問起他最近接受雜誌採訪,介紹了一間開在古宅裡的餐廳,他的眼睛更亮了,直說:「這個年輕人做的好,我們要幫他一下嘛!」
朱平說,老人幫助年輕人,年輕人照顧老人,「這是存在DNA裡的事情,人類就是這樣才得以延續嘛!」說的沒錯,但台大社會系馮燕認為,老提攜小,在家族中理所當然,但現在的「青銀共創」,打破血緣、利益,資深社會人無私幫助年輕人,是人類最近才有的合作模式。
尊重前輩智慧 謝謝您教我
顏漏有工作資歷讓年輕人仰之彌高,但他說:「別以為是我在教他們。」接觸年輕人,也讓他學到新事務,過去他的工作領域偏向科技業,現在透過郭哲佑向他分析酪農生態,他因此認識另一世界。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說,創業有成的人難免以自己經驗下指導棋,但未必適合目前還在起步階段的年輕人,所以並不是每人都適合當青創導師。青創導師雖然經驗豐富,成績顯赫,但對年輕人寬容不挑剔,年輕人尊重青創導師的智慧,把理念付諸實行,馮燕認為,這是青銀共創最重要的精神。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