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導演菲利浦霍夫曼戒毒廿三年後,受到壓力再次染毒,因過量猝死住所;聯合報願景工作團隊採訪多位成功戒癮個案,幾乎每人都有段漫長戒癮路,戒毒為何這麼難?專家說,成癮其實是慢性復發性腦部疾病,預防復發一定要遠離高危險情境及壓力。
碰毒到成癮 可分三階段
為什麼會毒品成癮?衛福部立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主任林滄耀表示,從碰毒到成癮可分「正增強、耐受性、長期慢性使用」三階段及預防復發。他表示,所謂的正增強,就是不管哪種毒品進人體後都會有開心感覺,一定會讓人「喜歡」,就像許多人愛吃甜巧克力,一而再再而三食用,但黃連就不會想再吃。
當持續使用接著就會有「耐受性」問題。林滄耀解釋,為追求使用最初的開心感,量愈用愈多,當耐受性出現就會變得麻煩,一旦停止使用就產生戒斷症狀,令人非常不適。
林滄耀說,每種毒品戒斷症狀與嚴重度不同,海洛因是流眼淚、打哈欠、腹瀉、骨頭痠痛,安非他命則是情緒低落、昏睡,K他命戒斷症狀雖然較不明顯,但也會讓人焦慮且坐立難安,造成停毒後,會有再吸食的衝動。
腦部被破壞 見毒就想碰
林滄耀解釋,成癮作用主要在腦部實質破壞或病變,醫學上稱為慢性復發性腦部疾病。毒癮患者受到壓力或看到毒品訊息,腦海就會受到刺激、產生影像再碰毒品,進入「長期慢性使用」階段。
該如何協助毒癮者預防毒癮復發?林滄耀表示,一定要遠離「暗示」及「壓力」。暗示就是指高危險情境,所以醫師會建議病人搬家、轉學、換工作,改變生活環境,避免再度進入高危險情境中。
另外,學生上課壓力、成人工作壓力、家中親子互動壓力,也會再度產生「癮」,所以醫師常建議病人接受心理諮商,透過心理治療減少壓力,降低癮的產生。
大部分毒品 無藥物幫忙
林滄耀指出,吸毒者進入慢性使用階段就該接受治療,可惜目前只有海洛因有美沙冬替代療法,大部分毒品無藥物幫忙,所以治療只是醫師協助開藥,也需要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介入幫忙,共同避免毒癮復發。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