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毒癮悲歌 離毒不孤單
反毒最大障礙…家長保護心態
  • 標準

反毒最大障礙…家長保護心態

2018-04-09 聯合報/本報記者劉時均

校園反毒要奏功,國內外專家、志工及警方都認為,家庭支持是關鍵,但遺憾的是,校園反毒的阻力常來自家長;桃園啟英高中教官邱信國指出,原因出在家長「不願孩子被懷疑」的心態。

專研藥物濫用的美國學者Steven Belenko指出,美國不少青少年在校外使用藥物,家庭是問題關鍵;台北士林地院法官姜麗香也說,家庭是很多問題的核心,「爸媽和孩子的配合度愈高,拉回孩子的可能就愈大」。

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各方都有此認知,但實務上,當志工、學校、警方在處理吸毒少年時,最常遭遇的阻力多來自家長。

邱信國說,有些家長甚至會隱瞞孩子被警方查獲的事實,他曾碰過學生尿液篩檢呈陽性,家長立刻安排孩子轉學,不想讓校方介入,「大概是擔心孩子、家人遭受所謂歧視吧」。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一年接觸九百多個個案,其中有七、八成曾接觸過毒品,年紀最小的是國四,這些孩子通常是家庭失去功能,如何扭轉家長這種心態,化阻力成助力,成了反毒最難突破的障礙。

陳彥君說,十八歲以下的孩子不可能脫離家庭,所以拉住家長很重要。在與個案接觸過程中,她也發現有時家長會比孩子更需要支持。

「如果這個社會可以多給孩子、家長一點接納、機會,或許就有機會走回正途。」陳彥君建議政府、家長要重視孩子有美術、體育等更多發展的可能,否則會造成學業低成就的孩子,從小到大都被否定。她舉例,曾遇過一個孩子從小在花蓮生長,非常喜歡運動、成績全班前三名,父母離異後跟著媽媽到台北生活,因無法適應都會學校,孩子找不到努力方向,最終進了少觀所。

桃園市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十多年來輔導上千名青少年。「照顧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尤其是對缺乏家庭依靠的青少年而言,至少當孩子消極面對人生時,能有個聲音告訴他們『還有條路可走』」張進益說,當家庭無法扮演這種角色時,政府就該伸出援手幫助這些徬徨的青少年。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