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實現分配正義,稅制改革是學者眼中的當務之急。本報最新民調卻顯示,稅制不公在四大社會改革中優先處理度最低。此外,民眾最支持用「提供優惠房貸」來解決高房價問題、較多人支持用保險制而非稅收制推動長照,都與新政府政策、學者意見相左。
年金改革 讓各式年金不破產
民調呈現的「實然」看似與學者理想的「應然」有落差,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卻不悲觀。他們認為,民調因為缺少脈絡解說,民眾往往是依直覺作答,「正因有落差,政府才更需要溝通。」改革,原本就不是等著水到渠成。
以稅制改革來說,朱敬一、陳東升都認為,一般人對稅制結構不熟悉,加上過去多次稅改,雷聲大、雨點小;加上年金破產、長照等涉及台灣快速老化的趨勢,許多家庭正在歷經長照重擔、或擔心退休後的經濟安全,以民眾經驗看,的確比稅改更迫在眉睫。
有關年金改革,不管是為了挽救軍公教還是勞保年金不致破產,這兩題最多、逾五成的受訪者,都選擇降低軍公教年金所得替代率,以拉近和勞保年金差距;而蔡英文選前政見提及延後年金請領年齡,在民眾的支持排序上,都僅排在後段。
高檔房價 靠補貼仍得當屋奴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這顯示讓民眾最有感的不是勞保可能會倒,而是軍公教相對領得多。他說,這樣的認知,可能是台灣社會長期輿論氛圍所致,但卻無助勞保本身財務改革。
解決高房價部分,多數民眾選擇支持優惠房貸,也高於蔡英文提出的興建或釋出空屋做社會住宅。辛炳隆說,社會住宅只租不賣,民調凸顯台灣社會仍覺得「應該擁有房子,而不只是房子使用權」;對民眾來說,「高房價不是分配問題,而是買得起就好」。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感嘆,台灣民眾很習慣選擇補貼這類優惠式的政策,不知優惠房貸只是買房少付點利息,還是要當一輩子屋奴,對根本改變高房價的制度「一點幫助都沒」。
在長照財源上,保險支持率比稅收制高,與新政府預定採行的稅制方向相違。陳東升、楊志良都認為,民眾是因為熟悉健保而選擇長保;至於稅捐制,過去並無類似案例,缺乏想像及理解的例子,支持者因而較少。
課富人稅 應定義清楚是資本利得稅
楊志良強調,保險制是大家參與,看得到錢用到哪,較穩定且可監督;稅收制會使長照好像變成政府的事,一般民眾會覺得跟自己無關。
在如何解決稅制不公方面,陳東升和楊志良認為,課「富人稅」的說法太民粹,應定義清楚是課資本利得稅。楊志良說,「如果富人努力工作賺大錢,應該少課稅,才能鼓勵大家多創造;但炒作房地產,應課較重的稅。」他認為,台灣經濟不好,是因大家把資源變成鋼筋水泥,凍結在房市;房價所得比屢創新高,空屋率卻也高得嚇人,「政策錯誤又愚蠢。」
高達三成八民眾願意給新總統四年促進分配正義,不過陳東升提醒,倘若新總統出現違反民意「太超過」的事件,「耐性就不會有四年」。楊志良也指出,蔡英文其實沒太多時間慢慢等待,因為第一年要凝聚社會共識,第二年要提出改革選項,第三年就須做決定並推動。
了解民意 可善用公民審議制
綜觀本次民調,部分結果顯示民眾想法與學者、政府想法有落差,偏偏最多民眾(三成七)認為政府要用民調或公投,推動分配正義才會成功。陳東升強調,了解民意不能只靠民調,近年全台開花的「公民審議制」,公共討論效果更佳。
朱敬一也認為,此次民調呈現了政府和民眾溝通政策前的距離,凸顯政府「把故事講清楚」的必要,才能讓民眾聽懂進而接受。「要吃幾碗麵就要下幾把麵條,政府得坦率告知民眾國家需要多少錢、加稅、保險是出在人民身上。」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