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新世代 青年尋路 首部曲:搶救人才/回響
吳思華:大學鄉鎮合作 加速區域創新
  • 標準

吳思華:大學鄉鎮合作 加速區域創新

2018-06-28 聯合新聞網/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

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上午以「人文創新、共創未來」為題,向馬總統等官員進行演說。他表示,創新要以未來美好的生活想像為藍圖,讓大家有感,而非只是簡單的數字指標達成與否。他同時表示,台灣的大學過多,是目前政府與社會最大的負擔;建議應鼓勵162所大學與台灣319個鄉鎮合作,釋放大學創新活力,也能為年輕人搭建一個實現理想的舞台。

總統府上午舉行2月月會,馬總統與會主持,吳思華在會中專題演講。他表示,創新往往和科技直接劃上等號,但事實並非如此;台灣科研成果近年大幅增長,卻無法順利整合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商品,幫助商業轉型,顯見我們的科技創新價值鏈出現嚴重斷鏈現象;目前科研政策有全面檢討 的空間。

他強調,創新不是要追求第一,而是要創造唯一。文化創意不一定要和經濟產值劃上等號,雲門、紙風車、優人神鼓等劇團的營業額都只有幾千萬到一兩億元台幣,卻有效凝聚國人認同感,產生深遠影響,正是人文創新的最佳典範。

吳思華說,為了形塑創新的氛圍,各國均透過各種途徑釋放基層創造力與想像力。中央領導人不僅參與、傾聽夢想的形塑,更扮演創意守護神,讓創意成真。

吳思華說,台灣的大學過多,是目前政府與社會最大的負擔。他建議,政府如果可以提供適當的誘因機制,營造友善環境,鼓勵162所大學與台灣319個鄉鎮合作,釋放大學創新活力,運用大學的知識資本與人文社群,不僅能夠加速區域創新,也能為年輕人搭建一個實現理想的舞台。

他強調,未來台灣不僅要能創造許多高附加價值的經濟活動,提供更多具有高成就感就業機會,還希望擁有一個高關懷的社會系統,高品質生活環境。要達到這個目標,除重視科技創新外,發揚人文創新「人本、在地、共創」的理念,落實「產業創新人文化,區域創新國際化,社會創新專業化」的策略,重新定位大學功能與角色,是重要關鍵。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