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幾年台灣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有人是對就業市場的認知有落差,有人是就業準備不足,但不論原因為何,青年失業造成的「人力閒置」,不但是整體社會的損失,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大耗損。
聯合報願景工程今年主題定為「為青年尋路」,本次推出二部曲,不但是國內媒體第一次深入報導數量驚人的尼特族(NEET,指不就職、不在學、無職訓者),盼藉由我們的報導,提醒年輕人就業應及早準備,也呼籲政府及企業,請給青年多些就業機會。
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全台未就業、未就學的青年「尼特族」,有四十七萬兩千人,但造成年輕人失業、就業意願低落的原因各式各樣。有人是技能不足根本擠不進就業市場;有人是因工時長、薪資低,還有人是因父母親保護太過,求職變成消遣活動。
為找出這些潛藏各階層的「尼特族」,勞委會在全台撒下四百多位外展員,深入菜市場、廟口、醫院,甚至網咖、電動遊樂場,透過村里長、父母,找出長期失業、待業「宅家」的青年。
「各位鄉親大家好,就業服務站在大甲鎮瀾宮前,有糕餅業徵才活動,歡迎參與。」沙鹿就服站外展員趙秋美在菜市場,打開播音器。
她說,很多年輕人找工作「有障礙」,她就是「把工作送到家」的人;但通常找上外展員的,都是這些人的爸媽。
履歷寫成小說 求職碰壁兩百次
我們跟著外展員去拜訪廿五歲的阿凱,他會計系畢業,退伍兩年投過兩百多封履歷、到五十多家企業面試,全都沒下文。他說要念書考證照,卻每天花十幾小時玩電腦遊戲。
阿凱自認在校成績不好、表達能力不好,只有丙級會計技術士等幾張基礎證照,所以求職時只要求廿二K待遇,但雇主還是看了履歷就按拒絕。
外展員發現他把履歷當小說寫,還分前傳、後傳,讀完一半還是一頭霧水。外展員建議阿凱,想找到工作得先改造履歷表,在旁不時插話的媽媽,則說了好幾遍:「先戒掉電玩吧!」
不捨孩子吃苦 「回家給爸媽養」
外展員莊雯青說,青年人失業,常是父母比孩子還急。但聽孩子說壓力大、薪資少,又鼓勵「回家讓爸媽養」。
職訓局中彰投區就服中心主任林淑媛說,青年未就業分三類,「尼特青年」需要提高就業意願,「失業青年」缺的是工作機會和職涯諮詢。有人則是找工作時飽受挫折,長期下來變「怯志青年」,需先提高就業信心。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