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食物銀行 社福現場
「1919」志工奔馳全台 食物包送到家
  • 標準

「1919」志工奔馳全台 食物包送到家

2018-03-28 聯合新聞網/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熱,42歲的阿棻不畏艷陽,在住家前的空地整理回收物品,熟練地從三輪車搬下一台老舊洗衣機。「1919食物銀行」志工正好提著重達15公斤的食物包造訪,讓阿棻的米缸終於又有了進帳。

阿棻簽收下麵條、白米、罐頭、沐浴乳和毛巾等物品,緊握著志工的雙手道謝。因為志工帶來的食物包,足可讓她們一家五口,有最基本的溫飽。

阿棻是1919食物銀行幫助的3800個(每月上限)經濟弱勢家庭之一。全台各角落,還有許多和阿棻類似的家庭,依靠社團救助才能維生。

本周,定期快遞食物包任務又展開,全台307個食物銀行、超過1300名的志工,正扮演著幸福快遞的角色,奔馳在山上、海邊、都會、鄉村,把6月的食物包送到弱勢家庭。

1919食物銀行的受助家庭中,不乏單親、隔代教養與獨居老人。從2010年開始,基督教救助協會推出1919食物銀行,協助台東、高雄和屏東八八重建區,需要關懷的經濟弱勢家庭。去年擴大在全台推動,目前已在19個縣市設置食物銀行,今年起更跨足到離島澎湖。

基督教救助協會副秘書長鄭夙珺表示,台灣薪資倒退,貧窮線下的家庭也增加,1919食物銀行協助的經濟弱勢家庭中,僅兩成是中低收入戶,有高達八成是無法申請政府補助的非中低收入家庭,顯見社會上仍有許多人亟待援手。

鄭夙珺說,1919食物銀行由各地基督教會協助成立,當教會志工或當地村里長發現社區中有亟需協助的家庭,實地家訪後協助申請。受助家庭須通過評估標準,審核內容包括家庭成員人數、工作情況與是否有接受其他基金會補助。

基督教救助協會急難救助部主任張謙方表示,每兩個月發放一次「食物包」,物資來源為企業捐贈與自行購買,裡面裝的是民生用品,包括米、麵條、麥片和罐頭,還有沐浴乳、洗衣粉、毛巾和牙刷。

相較於其他食物銀行是由個案家庭到指定地點領取,1919食物銀行要求社工親自將食物包送到家,規定在兩周內送達,讓他們感受到最直接的關懷。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