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台灣快轉 政策突圍
韓國仁川特區 招商等嘸人
  • 標準

韓國仁川特區 招商等嘸人

2018-07-07 聯合新聞網/記者陳雲上、江睿智╱報導

569917.jpg

穿越仁川機場所在地永宗島,車子駛進仁川跨海大橋,仁川北港就在眼前。海浪在這座廿一公里、世界第六長的大橋下,漫漫湧動,橋的盡頭,是幢時尚又獨特的高樓,彷彿自海中升起的空中之城。

那正是仁川松島國際城市。它美麗的天際線已成為韓國電影、電視劇熱門取景地點,也是韓國政府卅年發展願景「U韓國計畫」的第一座U城市。

韓國在2003年指定仁川市松島、永宗、青蘿三地為經濟自由區,投下鉅資在這塊海埔新生地上,進行世界最大的造鎮計畫,並誓言要做東北亞經貿的門戶。

但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十年來仁川特區招商達成率僅百分之四,明顯偏低;仁川經濟自由區域廳一度傳出遲發員工薪水的訊息,儘管官方苦撐,但仁川特區已被部分韓國媒體判定為失敗的計畫。

這樣的氛圍,走進去就能感受到。中午時分,除了市中心幾棟提供餐飲的大樓稍有人氣外,周圍的商辦大樓、國際學院、世貿中心等一片空盪盪;雖可見到SUNY(紐約州立大學分校)掛牌,但學院周遭冷冷清清,連要找人問路都不可得。

高額投資,進駐率偏低,許多規畫被迫調整。區域廳投資戰略企劃課官員Park Chanhoon說,最早規劃要發展的是以信息高科技為主,後來為創造更多的就業,調整為IT(資訊科技)相關服務業;另一官員金連河說,開發規模也做了微調,但她不願具體說明改了什麼,只說「本來計劃蓋五層樓的,可能只蓋三層樓」。

根據官方的招商宣傳,仁川特區開發範圍由二百零九平方公里縮小為一百六十九點五平方公里。計畫達標時間也延後了,例如松島規劃的2020年長住人口達廿五萬人,因目前僅五萬人,「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延長到2025年」,金連河說。

近年來,韓國國內廣設特區,卻是自亂陣腳。繼2003年指定仁川、釜山、光陽等三個特區後,2008年再指定大邱、黃海、新萬金等三處特區,對外招商訴求和仁川相差不遠,相互競爭,也分散了力量。

仁川特區也面臨與台灣早年發展亞太營運中心類似的困局。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開放,想要成為進入中國門戶或跳板的構想,多少已經過時了。尤其是隔著黃海,與仁川遙對的天津濱海新區,其開發的氣魄與企圖心更勝仁川,開發面積逾二千平方公里,加上中央政府提供誘因,使得濱海新區比仁川經濟自由區晚三年啟動,短短五年多就有五千多家海外企業入駐。

金連河曾在天津濱海新區擔任招商工作,仁川特區把她挖角過來。和韓國境內特區相較,金連河很有自信,但若和天津濱海新區相較,金連河只說,「有的適合去大陸的,就去大陸,適合來仁川的,就會來」,語氣又軟了下來。

仁川特區 基礎建設逾兆元

仁川經濟自由區有別於傳統特區,它兼具商務、觀光、休閒與生態等功能。根據規劃,永宗發展為航空國際物流中心,青蘿將成為國際金融及休閒中心,松島則是國際商務及高科技中心,合計面積近一百七十平方公里,比台北市一半還大。

我駐韓代表部秘書林春壽表示,每次來松島都有些改變。他記得,2008年拜訪仁川經濟自由區域廳,辦公室旁邊就是大海,而今已是一望無際的新生地。仁川經濟自由區域廳投資戰略企劃課處長金連河表示,仁川特區開發方向類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開發方式則像鹿特丹填海造陸,發展策略上是先建構全球化環境,包括U城市需具備的無線網路、垃圾處理及國際學校等,接下來才是產業引進。

至目前為止,仁川特區投入基礎建設的總額已高達三百七十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地上的建物投資。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