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第二任期展開,因為擔心被邊緣化,正全面推動FTA。韓國智庫學者認為,談FTA不能趕流行,台灣應要腳踏實地,檢討現階段經濟政策是什麼,下階段要發展什麼,台灣要有自己生存與發展策略。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院長蔡旭直言,「FTA不是萬靈丹,若善用,會產生好效果,若運用得不得當,就會造成反效果」。他直言,墨西哥簽了很多FTA,其南方企業卻陷入困苦。
簽署FTA,會帶動出口,進口也會增加,可能出現貿易逆差。蔡旭認為,「如果是對個別國家有逆差,但整體仍是順差,這樣問題不大,完全看你如何運用FTA。」
聽聞台灣也要仿效韓國推動FTA,韓國產業研究院(KIET)所長張錫仁提出不同觀點。「談FTA不能趕流行,不是說韓國談那麼多,我們一個都沒有,就也要跟著去做,」他直言,台灣要想好自己的優勢,並且取得全民共識。
他認為,台灣在取得中國大陸市場方面有相當優勢,台灣應考慮與大陸簽訂低品質的FTA,若勉強去談高品質FTA,台灣要仔細思考:「有必要這樣做?有多少勝算?」
由於台灣產業結構仍以OEM(委託加工製造,即代工)為主,他認為,出口零組件到大陸,若可免關稅,對零組件出口有利;但FTA也會讓有品牌的成品大量進口,台灣能否從FTA中得利,台灣要有更多研究。
不少韓國學者認為,台灣貿易依存度高於韓國,FTA是個選項。但見諸韓國經驗,FTA將會是條艱難的道路,必須做充足準備。
KIET研究員金壽東建議,首先,台灣領導人要有很堅強領導力(leadership),並且要擬訂FTA行動計畫。他強調,「這是大戰略,不能邊走邊喬」。
第二,他說,要著重對內協商與溝通,利益分配要協調,利益團體之間要有共識。在對外談判前,政府就要先整合受惠、受害利益團體,要建立溝通管道;「針對受損產業,政府應早早預擬對策,在走上談判台前,都要準備好,不能等談判後,再來溝通、協商、找對策,那已經太遲了。」
金壽東說,每次貿易談判進行,都會準備一個小房間,業者代表都在房間等待著,一旦在談判桌上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談判代表就會即刻走進小房間,諮詢業界意見。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