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執行力強調的是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有了關鍵兩年、確立三大突圍之策,但是開路大軍何處尋?沒有足夠的人才,欠缺掌握全局的總舵手,已成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最大隱患;再對比亞洲鄰國強力吸才的積極作為,台灣必須即刻籌建開路大軍。
去年八月,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集結各界領袖意見,共同簽署「人才宣言」,指出我國面臨人才危機,呼籲政府提出對策。如今,十個月過去了,翁啟惠坦言,政府的調整步伐還是慢了些,離理想仍有點遠。他說:「我們現在是跟時間在賽跑,動作應該要愈快愈好。」
高等教育失衡 要盡快解決
「政府口口聲聲要發展經濟,沒有人才,怎麼發展?」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表示,「人才宣言」談的是人才危機,政府要做的無非就是培育人才、留下人才、引進人才,為台灣經濟籌建質量俱佳的「開路大軍」。
要育才,教育體系自是關鍵。翁啟惠指出,政府希望發展生技、綠能、文創、觀光等新興產業,但如果高等教育發展失衡的問題不盡快解決,未來台灣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能否配合產業發展需要,恐怕會有很大的疑問。
資源難擴張 怎麼培育人才
此外,政府的資源分配也是問題。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說,十五年前,台灣一名大學生平均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大約是新台幣廿四萬元,現在剩下十四萬元不到。他指出,大學要培育出好的人才,需要充實教師、教學空間與儀器設備,但在選票及民意代表壓力下,學費雜費卻不能調漲,招生也不能自主,「在資源無法擴張下,要談大學如何培育優秀人才,談何容易」。
除了內部養成的人才不足或不敷需求,留才或引才,也可以充實「開路大軍」,兩者是一體的兩面。但是,現行的移民政策、薪資水準及租稅環境等,留不住人才、也引不進人才。
「勞委會 應改人力資源部」
經建會前副主委單驥說:「勞委會不應改制為勞動部,應該改為人力資源部。」如果勞委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國內發展所需的人才,而不是保護國內勞工,台灣人才流失問題就會減少大半,至少有進有出,而不是像現在單向流出。
人才流出多少很難計算,主要是隨著台商往中國大陸、東南亞投資,幹部跟著投資的步伐移動。但人才流入是有數字的。近五年來,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數停滯,去年約二萬六千八百人,比五年前少了快一成。
單驥比較台星指出,我國外籍白領有效聘僱人數近八年來平均每年約二萬六千四百餘人,僅占我國勞動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新加坡則占到快百分之五。
台灣薪資 難吸引白領外勞
內政部移民署不定期和各個外僑商會溝通,外僑商會反映:「允許外國企業主錢進台灣,卻不允許人進台灣,這怎麼投資?」「結果呢,這些外商只好將區域總部轉移到香港或上海,不設在台北,」移民署官員說,因為台灣的員工可以自由進出上海和香港,但大陸員工進不來台灣。
台灣的薪資水準對白領外勞也不具吸引力。根據主計總處的調查,去年八月,工業和服務業釋出的主管及監督人員職缺,企業主給的月薪(經常性薪資)約是新台幣五萬三千元,比新加坡非農業勞工的平均月薪還低。
星國高薪低稅 讓人動心
不過,跨國公司有時同意以其在香港或新加坡的薪水僱用,但白領外勞還是不願意來台,移民署官員說,因為台灣對居住者薪資的最高稅率是百分之四十,而新加坡和香港只課百分之廿。外僑商會曾建議台灣調降白領外勞的薪資稅率,但未獲同意。
外籍白領不願來台的原因,也正是台灣留不下自己人才的原因,「優秀的人才面對高薪、低稅,誰會不動心?人才就這樣一個個被國外挖走了」。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