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馬尼拉的金融心臟馬卡蒂市,沿途所見街景經常是「一個國家,兩個世界」。鄰近馬卡蒂的達義市(Taguig),有著比陽明山仰德大道更為氣派的第五大道,但是再往市郊走,紊亂街道上林立的矮小平房,才是庶民真正住所。
一位菲律賓資深台商表示,菲律賓貧富差距大,8大政治世家與華商望族長年把持政經資源,「5%的政商貴族掌握95%的資源」,這不僅讓菲律賓社會階層猶如金字塔般,難以上下流動,經濟高成長的同時,庶民生活也多半無感。
台商說,馬尼拉的有錢人,錢多到可以花800萬元披索(約新台幣560萬元)買一張馬球證,眉頭不會皺一下;從山上下來的幫傭,一個月卻賺不到2,000元披索(約新台幣1,400 元),還得養一大家子的人。
2011年,菲律賓人均所得(GNP)是2,362美元,在東協國家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當地物價高得嚇人,就連人均所得超過2萬美元的台灣人,來到大馬尼拉生活,也會驚覺這裡的電價、油價都比台北貴。
此外,菲律賓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因過去政府未能體察發展工業的重要性,使得菲律賓很快從工業社會過渡到以服務業為主的社會,產業發展不全,自難吸納就業人口。去年第3季,菲律賓失業率仍達6.8%,高於不少東協國家,也比台灣的四趴多來得高。
貧富懸殊、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是多數菲律賓民眾經濟無感的主因。對於艾奎諾三世來說,另一個社經挑戰,也在於,如何在一個將孩子視為上天禮物的天主教國度裡,控制出生率。
菲律賓經貿發展署(NEDA)副署長愛斯克拉(Emmanuel Esguerra)表示,菲律賓出生率過高、過快,已讓政府疲於應付,「過去官方做統計,詢問本地婦女想生幾個孩子,多數太太都要說生2個,不料,最後生了6、7個。」他指出,菲律賓年輕人口多,雖可為勞動市場創造人口紅利,不過,菲律賓高出生率常發生在中低收入家庭,造成「脫貧」困難,「現在政府的作法,就是提供民眾足夠的節育資訊、方法,作為宗教之外的新選擇。」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