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生態大分類 氣候危機 回響與追蹤報導
淨零碳排關乎台灣的國際卡位戰 不能光談核能存廢
  • 標準

淨零碳排關乎台灣的國際卡位戰 不能光談核能存廢

2021-11-17 願景工程/周妤靜

甫落幕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驗收各國減碳現況後發現無明顯進展,難以達到「全球控制氣候增溫1.5°C以內」的目標。台灣非聯合國會員,減碳進程未受國際社會檢視,卻不該鬆懈,因國際間「碳關稅」與「碳交易」機制啟動後,高碳排國家將失去國際分工的經貿位置。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17日針對COP26的談判結果召開記者會,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1980年以來,台灣靠剝削環境創造經濟奇蹟,如今高汙染、高碳排的產業,「反而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絆腳石」。COP26簽訂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決議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即要求企業將環境成本內部化。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政府甚至不該補貼企業的節能減碳措施,「因為減少汙染是汙染者應負的責任。」COP26場外,公民團體呼喊「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也在呼籲政府、企業為下一代的環境負責。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全球均溫若增加1.5°C,熱浪將更頻繁、冬季時間也會縮短。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綜合IPCC的研究指出,2060年起,台灣不再有冬天,且極端降雨的頻率與強度都將提高。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可能比莫拉克風災還嚴重,「水資源管理和災害因應都會越來越困難。」

然而,多數民眾對於「淨零碳排」的認知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周桂田指出,台灣的輿論侷限在核能存廢、抗議油價上漲的框架裡。他認為,淨零政策考驗政府與民溝通的能力,韓國總統文在寅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展現韓國政府對「碳中和」決心,是很有號召力的做法。

蕭代基補充,加拿大卑詩省將碳稅收入返還人民,不僅落實環境正義,公民收入也因此提升、促進經濟,減碳政策便能得到社會認同。

出席COP26的立委洪申翰強調,在淨零的國際趨勢中,看見台灣與國際接軌的機會,「許多國家非常關心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再生能源、減碳技術與產業在過去缺乏舞台,如今則被視為重要的基礎建設,將帶動台灣產業的創新與升級。

台灣必須參與在全球氣候行動中,例如參考瑞士與歐盟碳交易市場連結(link)的模式,不與國際碳交易市場脫鉤。對此,周桂田建議效仿英國籌組「氣候變遷委員會」,獨立審議減碳政策,並整合跨部門執行氣候行動。氣候緊急狀態下,刻不容緩,正如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COP26開幕時痛批:「別再說廢話」(no more blah blah blah)。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