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社會創新大調查」今公布民調結果,台灣民眾對社會企業的認知度已達33.6%,逾半受訪者更願意以較高金額購買社企服務或產品;而在聯合國提倡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我國人最關心優質教育、優質工作與經濟成長、消除貧窮三指標。此外,資金及行銷兩難題仍是社會創新組織的首要挑戰。
本調查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台灣經濟研究院、星展銀行、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等單位合作執行,旨在了解民眾如何看待社創議題,實踐者又面臨哪些發展困境。民調分為20歲以上民眾、社創組織兩類別,各自回收2015份及297份有效樣本。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7%民眾支持社企理念,對社企的認知度更在五年內從18.9%上升至33.6%。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笑說,過去只能形容「幾乎」每三人就聽過社會企業,今年終於證明了這項理念取得初步成果。
此外,行政院於2018年力推「社會創新」概念,盼延續社企精神,進一步串連非營利組織(NPO)和企業社會責任(CSR)等角色,共同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目前已有15.5%民眾聽過社會創新,以東部地區比率最高,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康廷嶽分析,應是當地有較多偏鄉服務、環保團體運作。
在組織部份,高達58.2%社企或非營利團體規模小於六人,46.8%成立未滿六年,近三成缺乏資金挹注,並急須行銷和經營人才投入。經營層面約三成八虧損,近三成損益兩平,不過康廷嶽指出,開始獲利的業者比去年提升1.6%,整體呈現成長趨勢。
台經院也發現「願意推薦親友購買社企的產品與服務」較上次調查減少10%,台經院建議,社企除堅持理念外,仍須在倡議與服務品質間取得平衡,整體來說,年輕、高學歷者為高潛力消費客群。
至於對SDGs的認知程度,共18%民眾聽過該名詞,20至29歲區間較高,為25.9%,受訪組織的SDGs認知度則有73.4%。且雙方關注重點不同,民眾心繫教育、經濟、貧富差距等議題,社創組織重視永續社區發展、永續消費及生產、健康與福祉。
「大部份組織都需要行銷創意人才。」唐鳳強調,穩定營運模式是倡議理念的基礎,如同他推動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後,也積極尋找跨界人才協助讚聲;他建議有志投入社創領域者,可從17項SDGs指標中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議題及夥伴。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執行長羅國俊認為,過去人們追求經濟發展,如今逐漸發現「利己也利他」的重要性,這便是願景工程長期報導社創議題的初衷,希望以媒體角色為社會引入活水,他說:「若缺乏創新力量,社會將永遠陷入僵化。」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則分享,為協助社創組織面對新冠肺炎衝擊,星展籌措2,500萬元預算、號召同仁購買社企產品,包含無法出口的農作物、商品等,總計五萬多份,交由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提供給弱勢族群。
林鑫川表示,Impact Hub、社企流等組織將於今年9月21至25日舉辦第三屆「亞太社企高峰會」,星展也是共同策動單位之一,邀請台灣各組織及有志之士參與,向各國夥伴視訊連線,共探打造永續社會的方法。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