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一詞於台灣第一次出現,至今逾十年。華文最大社企資訊平台「社企流」也將邁入第七年,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一同見證台灣社會企業由萌芽到百花齊放。再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又將攀上哪個高峰、展現怎樣的風景?
社企流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攜手,推出《社企十年》線上線下倡議活動,以數位專題《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與趨勢論壇《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也在社企邁入下個十年之前,破解迷思,邀請大家一同思考社企的定位。
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說,當年若網路搜尋「社會企業」,能得到的中文資訊極其有限,社企流成立,補足了資訊的缺口;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連續多年投入社會企業的跨國報導,督促政府釋出更多資源,協助台灣社會企業發展,催生了「社企元年」以及各種社會創新創業基地。
社企流認為,社會企業模糊了「社會」與「企業」的界線、啟發公民的自覺與自發、甚至改變了公共政策;如今社會企業之所以面臨挑戰,也是因為這個混合型態、具有彈性的空間,無法單純以「只追求獲利」、「只看社會影響力」等既有資本主義或非營利組織規則套用。
在數位專題《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中,將帶讀者走過社企十年,並邀請讀者對六個常見的社企迷思,思考作答,可以測驗一下你的社企指數。
還有六篇重磅專文,包括:你戴著什麼「眼鏡」看社企?不同視角,看見社會企業的多元樣貌;創業者如何在社會使命和市場現實之間開拓活路;社企一定要燃燒自己苦哈哈嗎?答案是:「要讓世界更好,先從照顧身邊的員工開始。」
《社企十年》數位專題:你所看見漢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廿三日上線;【社企流七周年論壇《社企十年: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活動資訊】網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