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創意讓旅人著迷,政大企研所畢業的邱承漢,去年參與布農族「達路汗民宿」打工度假後,從飯店管理顧問公司專案總監變身「離題旅行」推手,朝藝文社會企業邁進。「我覺得這活動太有意義了,應該變成長久計畫,影響更多人參與。」當時他和四位旅人去這家民宿,在除草、搭工寮之餘,也幫忙做網站,漸漸「在夥伴身上看到不同的種子種進去」。
前言:本報系願景工程年初推出「發現社會企業」專題,獲廣大回響。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在董事長施振榮的積極推動下,也於年初發起「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共十一組團隊獲選,可獲經費與經營協助。為讓藝文社會企業「兼顧文化價值與企業經營」的信念,在台灣生根與深耕,本報今起介紹其中五組團隊,推介「打造藝文社企」的新思維、新做法。
交出生命中的七天,你想過哪種人生?小旅行推動者游智維,曾以「謝宅」民宿掀起台南老屋體驗熱潮,今年他推出「離題旅行」計畫,號召旅人到鄉鎮店家體驗另種人生。沒有一般旅遊行程,還得幫忙砍柴、搬木頭,「跟主人一起生活,就是最好的旅行。」
「拔一條河」哪裡要建設哪裡去
目前,計畫主持人邱承漢規畫的下個離題旅行地點,是紀錄片「拔一條河」中的高雄甲仙鄉新移民店家。「我們去的地方,永遠是需要建設的地方,這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游智維去年從大學生赴澳洲打工得靈感,規畫系列台東縱谷打工度假,「打工為何非到國外?」往昔小旅行認識的咖啡店、民宿等店家,被他說服「讓旅行者幫你工作、你教專業」,今年更成「離題店家」。
游智維說,離題旅行和「打工換宿」不同,旅人必須為食宿付錢,為主人做的工作乃是為交換對方專長,一位白領上班族就是這樣學會種茶,若主人恰好需要特定專長幫忙,也歡迎符合條件的旅人提供。
最初的悸動 多少人為它轉了彎
推動離題旅行至今,邱承漢看到太多人改變。一位主管最後一夜坐在室外捨不得睡,「我好懷念這種小時幫阿公的純粹勞動」。一位台大研究生,在台東關山的親水軒麵包店體會「我喜歡的是食物,不是研究食物」,毅然休學,他的個性也從冷漠重回溫暖。
「離題旅行可以創造自助且助人的價值。」游智維說,離題幫旅人釐清自己,還能刺激他們發現城鄉差距,進而返鄉投入。「會參加離題的旅人,早就對現實生活有疑問,走在懸崖邊,我們只是把他推下去,讓他更了解自己與在地,產生新力量去改變。」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