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泰國的吳巧儂,和女兒京瑄共讀四方報,書聲琅琅。她們看的是近來新添的兒童版面,內容有時是配著可愛插畫、中泰文對照的家鄉童話,有時是鼓勵小朋友投稿的單元。吳巧儂說,有了這些版,女兒更願意了解泰國文化,母女也更親近了。
書聲琅琅 四方報推親子專刊
明年,原為東南亞外籍配偶及外籍勞工辦的四方報,將新增親子共讀專刊。這是四方報邁向藝文社會企業,所提「五語倫比」計畫最主要的環節。
「讓新移民媽媽帶小孩讀報,孩子會增加對母親的認同。」四方報總編輯陳大衛指出,四方報發行七年,共有越、泰、菲、印尼、柬埔寨等五語版本,已成新移民資訊來源與心靈慰藉;但四十七萬名新移民就讀國中小的二十萬名子女中,有不少因為意識到台灣社會對新移民的距離,不願或不敢認同自己母親,四方報得有新做法來面對新問題。
目前附屬在四方報的兒童版面,正是為親子共讀專刊打前哨戰。陳大衛說,推出這些版面後,讀者反應熱烈,不少新移民媽媽打電話來感謝,「共讀成為我們新的家庭活動,孩子更願意學外婆的話了!」
未來的親子共讀專刊,將規畫二十四個版面,以更淺白的文字介紹四方報原有的教育、生活等主題,陳大衛形容,這就像科學雜誌「牛頓」和「小牛頓」的差別。「新移民親子每天共讀一小時,能幫助孩子認識母親的文化,減低兩代差異的衝突。」
文化認同 新台灣之子兩個家
這樣的理解,不僅可發生在兩代間,還可發生在族群間。吳巧儂說,女兒參加兒童版的「回外婆家」徵畫活動獲選,開心秀報紙,小朋友羨慕說:「為何我不能參加」,吳巧儂要女兒轉告同學:「只要是回外婆家的故事都可以,在台灣的外婆家也歡迎喔!」
藉由成立親子共讀專刊,四方報希望創造更多市場,未來更計畫進軍校園,與大賣場、超商合作。陳大衛笑說,若說國語日報是屬於台灣小朋友的報紙,四方報親子共讀專刊便是屬於新台灣之子的報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