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未 34 歲 陸籍台大研究生
我2018年來台灣念研究所,才兩個月,就談了戀愛,這完全不在我計畫之中;但就這麼自然發生了。穩交之後,我們想,就結婚吧。沒想到疫情來攪局,一發不可收拾,非但婚結不成,還有八個月相隔兩岸,見不到面。
我們原本 2019 年底準備結婚---- 兩岸婚姻的流程非常非常長。 我原本想利用 2020 的寒假,回西安過年;他和家人再來提親。我家在西安,但我的戶口因為工作的關係,是在北京。所以,提完親,我們倆要去北京登記、領結婚證、公證,他再回台到移民署辦手續......。
...
程序再複雜,我都計畫好了。但是,疫情就來了。
原本他和家人是要二月一日到西安的,到了一月底疫情愈來愈嚴重,台灣入境有隔離十四天的規定,那就不提親了,緩一緩。原本也不覺得要取消的,就等疫情緩和,清明節或五一勞動節假期再說吧。直到中國也出了政策,兩邊出入境都要隔離的。
台灣對「小明」、陸生入境的政策也一直變來變去。我還是台大碩二學生,一整個學期都在西安遠距上課,直到九月,政策改變,我才回到台灣。
那時候,因為疫情結不成婚,我心情很不好。你知道某種性格的人嘛,擬了計畫,就不喜歡有意外,更何況是結婚這麼大的事情。就實際面來說,我在中國的媒體工作了九年,才到台灣念書。可我作為陸生,是沒有工作權利的,連在學校當研究助理、助教都不行。對曾經有工作、穩定收入的人來說,坐吃山空心裡會很焦慮,我不想問父母要錢,可是積蓄就要光啦。
婚結了,我才有工作的權利
另外就是,我倆年紀都不小了,我今年34歲、他大我兩歲,家裡都想我們結婚。我想,既然認定對方了,那就早點結吧,我也能工作,心裡踏實些。
我們怎麼認識的?我2018年來台大念研究所,在社團認識的。他也是台大校友,很自然就在一起了。我們精神層面對等、他很有性別意識,特別聊得來。
有些男生對事物的理解、見識,和你不在同一水平上,有的人聽不懂,但願意聽;另一種自以為比你強,其實是眼界不開闊。
其實我的性別意識也是在2015到17年,不斷被逼婚的經歷給逼出來的。我去相親,那些男的明明不怎樣,可是婚姻市場上就是男方占上風,挑女生像挑白菜一樣。如果你不是「網紅臉」,就會被嫌棄。
我媽還叫我整容耶!我媽是美女,我每次回西安,她就叫我整,抱著「是為你好」的心情,我很不舒服。開始關注女權微信公眾號,在北大碩班也拍女同志生小孩的紀錄片,看了很多文章,是我性別意識的啟蒙。
我一直很喜歡台灣,也覺得我如果要繼續記錄社會,還得多念點書,所以就來台大了。我媽還以為我是來台灣找老公,真的不是!
後來終於政策改變,讓學校開放日期,安排第一批陸生回來,直接去防疫旅館。原本還想他過來北京,一起去登記結婚,我還沒放棄。但他的工作配合不上,只能等第二批開放時間。我們又怕如果沒有第二批,又要分開更久。我糾結很久,到底要怎樣。政策要怎麼變,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家人和他都希望我先回台灣。結婚計畫,放棄吧。
疫情加溫 結婚無望?是出路!
去年回台之後,心情很差,看不到希望----非但疫情沒有消失,出入境政策更嚴格了。中國的隔離變成廿八天。我想,今年一定又結不成婚了。
沒想到,台灣五月疫情爆發,反而給了我們機會可以結婚!
五月中,台灣的學校、公司都開始遠距上課、上班了。我的陸生同學五月就回廈門了,各國學生也都回國。我才想到,我男友居家辦公,人在哪都無所謂,剛好用來隔離。算一算,好像真行得通:六月七日我們飛成都,隔離14天,再回西安,居家14天。第29天,馬上去北京領結婚證,那個紅色小本本。
我們在北京玩了幾天,七月十二日他就回台,我們又分開了----所有的兩岸婚姻都是這樣的:新婚之後,很快分開。因為如果要長相廝守,就得先一人回去跟政府交手。
得先在大陸領結婚證,去公證,交海基會。他回台灣向移民署申請大陸配偶來台團聚。移民署審查後,再去家訪,看看是不是假結婚。如果判定是真實婚姻,就會發一張團聚入台證給大陸配偶。我在這兒申請大通證(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
原本應該是:接著我會飛台灣,在機場移民署面談,再次確認我們不是假結婚。再去戶政事務所登記,他的身分證會寫上我的名字,我再去申請居留證。但現在移民署不受理團聚申請。
我們的婚姻流程現在只跑了一半。我老公現在在台灣隔離中。一年多的延宕,讓我差點忘了結婚有什麼意義。一直到我訂了回大陸的機票,確定回家的日期,才逐漸有了喜悅的感覺,好像新的人生要開始了。但之後的各種防疫、隔離、核酸檢測,又殺死不少浪漫,雖然我們北京領證的時候,穿了情侶裝!
大家都覺得降二級之後,邊境管制會放開,團聚配偶應該可以進來,但現在一個禮拜過去,還沒有要開的跡象。我學生簽還有效,但其實無法入境,所以我們又回到去年被疫情分隔兩地的狀況,只有等邊境重新開放才能見面。只是這次我們沒那麼焦慮啦。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